![]() |
![]() |
![]() |
新闻动态 |
巨龙在腾起---写在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一周年之际
|
一年前的今天,京沪高速铁路---这条世界上标准最高、规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破土动工。 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以纸笔呈现这条铁路的建设足迹。这足迹令人惊叹、令人振奋,更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这是一条创造世界奇迹的铁路。 这是一条弘扬中国精神的铁路。 这是一条见证经济腾飞的铁路。 …… 一年光阴,从春到夏,从冬到春,全体建设者以行动证实,京沪高铁正向着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昂首挺进。 科技创新:最是亮点多 京沪高铁,这条承载众多“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从开工之日起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2008年4月18日,总理出席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典礼,宣布工程开工,为工程奠基,这给了建设者们极大的鼓舞。从那一刻起,“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的要求和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奋斗目标,就深深植根于铁路建设者心中。 雄心,遇到前所未有世界级难题的考验。 据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庆华介绍,基础设施按时速350公里建设的京沪高铁,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其面临的一系列世界级重大技术课题---高速大跨深水桥梁建造技术、深厚松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无砟轨道制造和铺设技术等,即使是发达国家修建高速铁路时也未曾遇到过。 仅以桥梁为例,在京沪高铁的244座桥梁中就有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世界最长铁路桥---昆山特大桥等建设难关。 雄心,见证一个个世界奇迹的诞生。 京沪高铁公司总经理李志义说,围绕京沪高铁建设,全线19个施工企业自主立项的科研项目已达91项,涵盖高速铁路桥梁技术、基础沉降控制技术、工程材料技术、轨道技术和减振降噪技术等关键技术。 自主创新,在京沪高铁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记者眼前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气势宏伟,仅一个桥墩横截面就相当于7个篮球场,而建设这个“巨无霸”的误差却必须精确到毫米。 京沪高铁公司总工程师赵国堂告诉记者,仅针对该大桥就有9项科研攻关项目。他们研发了高强度、高韧性、焊接性能良好的Q420qE新钢种,研究采用了整体刚度大、稳定性好的3片主桁结构和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研发了1.8万吨世界上最大支承反力的球型支座和1000毫米钢轨伸缩调节器及梁端伸缩装置,研究采用了确保基础施工质量和上部结构线形控制与准确合龙的施工技术,从而使跨度最大、荷载最大、体量最大、速度最高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在技术含量上也稳居世界一流。如今,将要在8月份合龙的大桥,受到了建设者的精心呵护。技术人员24小时监测环境温度,钢梁受温度的影响会热胀冷缩,温度观测要细致到观测钢梁不同位置的温度,确保大桥顺利合龙。 采访中,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副总工程师宋伟俊说,中铁大桥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攻关的深水基础方案比以前的常规方案节省了10个月的工期。在大桥建设中,超大型钢围堰气囊法断缆整体下水技术等都得以应用,并在施工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了生产力。 参观了南京大胜关大桥的世界桥梁协会前主席、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伊藤学感慨,中国的桥梁建设规模、技术水平,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无砟轨道的铺设是京沪高铁的又一技术亮点,并创造了几个世界第一:首次在全线规模化铺设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首次在桥上铺设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道岔,首次在180米大跨度桥梁上铺设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板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达到毫米级。京沪高铁无砟轨道采用连续结构,承轨台全部用数控机床打磨,铺设时全部是数据化控制,每块轨道板都是在消除了基础及结构沉降变形、轨道板制造误差、温度和湿度影响等因素后非常准确的空间曲线下安装就位,可以确保轨道精度在2毫米以内。 京沪高铁,这项世纪性工程、世界性工程的建设,正引领着中国抢占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制高点。待其建成之时,我国将全面掌握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装备和运营管理的成套技术体系、标准体系。 难怪,一位屡次采访铁路的资深记者,在采访了京沪高速铁路后惊叹,自己脑海中的铁路概念已追不上日新月异的铁路发展实际。 也难怪,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以“我们今天建设京沪高铁,正是在创造历史”来总结自己的使命。 科技创新,是京沪高铁的技术保障,严格管理,同样是京沪高铁一流质量的保证。 一位驻地的工程监理告诉记者,仅一个大桥的墩身,从开始施工到最后完成,就需要有关人员签字200多次。而每一次签字,都是对质量的一次检验、一次保证。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砂子住上了“凉棚”,桥墩洗上了“桑拿”。这样的新鲜事,在京沪高铁还有很多,而一切都关乎工程质量。 为保证干净,粒径小于1厘米的石子最少洗两遍,粒径大于1厘米的石子最少洗一遍,检验合格后才能上岗。 由于施工要求加工钢筋和混凝土拌和时材料温度不得高于36摄氏度。建设者们就建成既防雨、防晒又能降尘的彩钢棚,同时,冬天围上棚布,生上火炉,还能保暖。这种做法已在京沪高铁全线推广。 京沪高铁建设质量到底如何?2009年初春,始终挂念着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冒着严寒来到京沪高铁建设工地。 3天行程下来,这位一向以严格著称的部长毫不吝惜地把赞扬给了建设者们,所到之处,我们被一个个优质工程所吸引,被超出预期的工程进度所鼓舞,被广大建设者的顽强作风和冲天干劲所振奋,更为科学严谨的工程组织而欣慰。 这一句句令人振奋的话语,饱含着对建设者的最高褒奖,也体现出建设世界一流高铁的信心。 |
回顶部 |
版权所有 @陕西正鑫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渭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大道西段 |